與華龍共成長 | 我們是“國之重器”鑄造者
發布時間:2020-12-03 信息來源:默認部門
中核集團 昨天24℃的艷陽,輕灑在筒體十段的桁架上;在風中搖曳的紅毛草,茁壯成長的有些可愛;撲騰歡舞的飛蛾,還在鋼筋叢中打鬧。這里是十二月的漳州,一點也沒有冬天該有的樣子。這里是10個月完成十段筒體吊裝的華龍一號,四處閃耀著中核二四人最美模樣。
每天一套“功課”
在鋼襯里模塊六正式吊裝前一天的授旗儀式上,接過“1號核島1RC鋼襯里10段黨員突擊隊”旗幟的就是漳州鋼結構安裝隊施工主管朱立余。作為來到漳州核島的第一位鋼結構工長,朱立余的身上帶著共產黨員特有的韌勁。
“把吊索具放這邊箱子里?!?2月2日早上,模塊六吊裝結束后,人群散去,朱立余強打著精神忙著組織人員收拾吊索具。早上4點就早早來到現場,經歷一番緊張的吊裝工作后,他的眼睛布滿血絲,黑色的大眼袋無力地向下耷拉著。
“老朱,都結束了,你回去休息吧?!?/p>
“不著急,我把這邊收拾完再回去?!?/p>
朱立余負責過多次鋼襯里模塊的拼接和安裝施工管理工作,但每次面對鋼襯里施工任務,依舊一點不敢松懈,要仔細地將任務目標具體分解到每一天,優化施工邏輯。然后在每天的早班會上做好人員施工安排,講清楚注意事項。全天跟蹤施工進度,隨時解決施工面臨的問題。施工結束后,仔細檢查施工質量,確保沒有任何問題。每天做完必做的這一套“功課”,他往往要到晚上八九點才能離開現場。熟悉他的人都知道,他的字典里沒有白天和黑夜,只要有需要就會永遠堅守在第一線,更是在春節期間放棄了舉家團圓的機會,面對突發疫情,頂住壓力帶著所有留守的弟兄們,沒日沒夜的拼搏在核島一線。
“朱工,今天這么早就走,不像上次模塊五那樣在現場守一夜了?”“都檢查好了,我們信心十足,明天肯定順利?!钡跹b的前一天,朱立余一反常態,早早準備離開現場。
在他看來“如果把一切都做到萬無一失,那結果也將是好的?!彼缫褜⒌跹b路線是否有阻礙物、地面是否有雜物、人員安排是否到位等一系列事項檢查核實,確保萬無一失。從3月24日的模塊一吊裝成功,到如今的模塊六,他從未錯過“華龍一號”的任何一步成長。
焊工沒有好襪子
焦糖色的皮膚,袖子拉到胳膊上,露出許多小圓點狀和一些不規則形狀的疤痕。下班回家的路上,他癱坐在班車座位上,雙腿懶懶地往前伸著,露出一截腳踝,套在上面的襪子像胳膊一樣布滿“疤痕”。
“董工,你這襪子該換了,別不舍得?!?/p>
“焊工沒有好襪子?!泵鎸ν碌恼{侃,董慶峰毫不在意地回答。
從秦山二擴到福清核電再到漳州核電,有著22年工作經驗的董慶峰參加過許多次鋼襯里焊接工作,是名經驗豐富的核級焊工。因為鋼襯里焊接技術要求高,作業面狹窄,他經常需要根據焊接的角度來調整姿勢確保視線與焊接面平行,并保持一個姿勢兩三個小時不動。核電現場往往臨近海邊,現場風大,經常一陣風吹來,近千度的焊渣落在胳膊上和腳上,立馬燙穿衣服和襪子,胳膊和腳上傳來一陣刺痛。而董慶峰常常要忍著痛堅持到焊接結束,避免因為突然的動作導致焊接出錯。長此以往,他完成的焊接任務越來越多,胳膊和腳上的疤痕也越來越多,襪子也都變得“千瘡百孔”。但他并不覺得這些丑,在他看來這些都是一個焊工成長的痕跡,是證明一個焊工經驗豐富的最好見證?,F在,董慶鋒已經是焊工班的班組長,帶領著40名焊工負責鋼襯里的焊接工作。他把他的經驗一點點的教給這些年輕人。
日出東方,天空浮現一片金燦燦的朝暉。模塊六吊裝結束的時刻,一陣鞭炮聲響起,傳遞出勝利的喜悅。董慶峰停下手頭的動作,抬頭望向1號核島,眼里滿是自豪與堅定。繼而,錘了錘發酸的肩膀,又繼續專注地帶領他的團隊進行2號島模塊一的焊接工作。
我來接你們回家
晚上10點,在鋼結構安裝隊的辦公室里,一群年輕人專注地盯著眼前的電腦,忙碌的工作?!岸歼€在???”一聲熟悉的詢問打破了辦公室里的寂靜。
“喬隊,來了?!?/p>
“我來接你們啊?!?/p>
在多個鋼襯里模塊同期拼接和吊裝,現場作業點多面廣,人手不足的情況下,在吊裝的前一周,鋼結構安裝隊迎來了工作最忙的階段。那段時間里,喬軍輝每天都要召開小型例會,對吊裝路線、配重設置、人員安排、應急措施等遇到的問題一一討論解決,經常要忙到深夜。喬軍輝有時因為緊急會議離開,便在會議結束后帶著夜宵回來,再把大家一個個送回去。
“一個團隊一條心“,在他看來,作為團隊的主心骨,在關鍵時刻不僅要為團隊指明方向,更要在大家最需要的時刻陪伴。
吊裝完成,大家都沉浸在喜悅中,喬軍輝卻拿出手機,撥通隊里技術員的電話,安排下一步工作。一次吊裝的結束也意味著下一次吊裝工作的開始,他要帶領團隊立馬奔赴下一個更大更重要的目標。
一個人的力量很弱小,一群人的力量卻能把許多不可能變成可能。正是因為有許許多多像朱立余、董慶鋒這樣的人,團結一致、兢兢業業、堅持不懈、全力拼搏,才一次次把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變成了可能,才一次又一次創造了奇跡。(張鳳香 袁靖儀)